如何判断耳朵里有耳屎?
耳道,从外向内依次分为: 皮肤、表皮、真皮层(有听觉感受器——听神经纤维和螺旋神经节神经元)、鼓膜、骨桥(镫骨底板与鼓膜结合处的骨头)、前庭窗(卵圆窗)、内耳迷路及脑脊液等。 人体中,除了眼珠能够灵活转动以外,耳朵也能够“转”动,但和眼睛不一样的是,耳朵不能独立活动,是依靠头颅的移动而移动,所以人们往往感觉不到自己的耳朵在运动。 要判断耳屎情况如何,只能靠一些主观体验和客观检查来获取信息。
一、主观体验
1.耳道里闷胀感或堵塞感:如果耳道上软膜覆盖着厚厚的一层耵聍,可以产生一种堵塞感。
2.听力下降:如果有大量耳屎积聚,可能会影响声音通过耳道,引起听力下降。
3.头晕、平衡感异常:如果耵聍压迫鼓膜,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耳鸣、头昏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4.刺激痒感:比较细小的耳屎,可能不会有任何感觉;较大的耳屎,可能刺激耳道皮肤,引起发痒。
二、客观检查 1.肉眼观察:自己用洁净的毛巾轻轻擦拭耳道,仔细观察是否有暗红色的耳屎附着;或者是将手洗净,轻轻掰开双耳朵,仔细查看是否有大量的耳屎存在。
2.专业器械检查:对于不能自行发现的耳屎,需要使用专业的医疗器械进行查看。通常有耳镜检查(间接镜)、乳突镜检查(直接镜)。 耳镜检查主要用于检查外耳道、鼓膜的情况,可以在门诊轻松完成。由医生用器具打开外耳道口,直接观察到耳道的状况,观察鼓膜的颜色、完整性,并注意有无穿孔及耵聍。 如果发现耳道深部的耵聍不易取出,可以用专门的器械轻轻地刮取,但是不可强行深入掏挖。 对于一些难于自行清理的顽固耵聍,不要用力抠挖,以免对外耳道以及中耳造成损伤,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处理。
医生会用专门清洗外耳道的器械(如洗耳筒)伸入耳道,清除耵聍。有的医生会用特殊的工具,如耵聍钩,轻轻勾出耳道深处的耵聍。 对于那些嵌顿较紧的耵聍块,切忌硬抠,以防损伤耳道甚至鼓膜。若反复抠弄,耵聍变干后容易结成团块,更加难以清理。 值得注意的是:千万不要自己随意购买滴耳剂(如酒精)使用,以免引起中毒反应或对听力造成损害。如果是耳道湿疹引起的瘙痒,也要避免抓挠,以防感染。